新闻资讯
RCY

广州公司

电话:020-89883818

传真:020-89236783

 

产品咨询热线:

13510816401林小姐

 


 请关注融大企业微信

 

 

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 >
轻量化不是口号!解决方案是王道 ── CPRJ车用塑料技术论坛回顾(一)
发布时间: 2014-11-27 10:35:02

CPRJ车用塑料技术论坛”在上周成功举办,本文总结了多位专家在期间就汽车轻量化趋势所发表的见解和分享。

 

轻量化的四个方向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及环保性能开发部总工程师熊飞介绍了轻量化技术在吉利汽车的实践。熊飞提出,轻量化作为一门综合学科,与材料、安全、耐久、结构设计、制造技术、连接技术、NVH、操稳等核心技术紧密结合,不仅实现汽车减重,同时兼顾产品功能、成本及质量等要素。非金属材料在汽车轻量化上的应用开发,概况起来可以划分为四个方向:“以塑代钢”轻量化、模块化与集成化、结构优化轻量化、材料的轻量化新应用。

以塑代钢轻量化,如塑料后横梁的最新设计方案——塑料复合材料横梁重量仅为2kg,不仅实现50%的减重效果,还能够满足安全性能要求。塑料翼子板的开发也带来诸多效益,如实现40%的减重效果,满足特殊的翼子板造型需求,优良的低速冲击性能,能够满足行人保护法规要求,而且性能更优。

 

模块化设计、模块化生产,也是众多国内外车企一直追求的方向之一。目前很多部件及系统,已经实现模块化生产,如侧门系统、仪表台系统、发动机系统等,近年,前端模块成为车企模块化关注热点之一。熊飞介绍说,2008年,前端模块为全金属结构,超过15个零件组成,到2014年,全塑框架、局部金属嵌件增强的集成化模块前端结构能够实现30%的减重效果,并大量减少零件,而且采用PP-LFT材料,成本低。

 

结构优化也带来轻量化效果。如保险杠的薄壁化开发,常规的设计为3.0MM壁厚;采用普通的PP滑石粉材料;单件重量4~5kg,现在市场上已出现2.52.0mm壁厚。吉利采用2.5mm壁厚设计,高刚性PP材料,单件减重10-15%,总计减重0.8kg,成本降低。但是,薄壁化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减薄后产品的成型问题;减薄后可能导致产品的刚性下降;减薄后导致的产品强度降低。需要通过提高材料熔体指数,增加流动性,由现行标准提高到30g/10min以上,解决可能充不满、注射压力大、注射温度高等问题;以及提高材料模量,通过技术分析,适当的提高弯曲模量,可以解决因减薄带来的强度和刚度下降问题。

 

材料的新应用也可实现轻量化,如塑料玻璃在汽车玻璃上有一定的应用可能,塑料背门车窗比无机玻璃减重4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总院非金属材料室主管工程师尚红波介绍说,其车型油箱基本实现以塑代钢材料的优化和切换,如欧曼GTL超能版车型油箱通过以塑代钢减重25KG。塑料油箱总成重量为铁油箱的1/3左右,降低了整车重量和油耗。除轻量化外,还带来诸多好处:一次吹塑成型,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油箱造型自由,可以成型出形状复杂的异形产品;内外部均耐腐蚀;克服了金属油箱不耐冲击的缺点;塑料油箱由于3min阻燃性能,可在2min火中烧烤,无燃油流出,不会由于油箱的传热性能造成油箱爆炸;材料本身具有抗静电性能,油箱不受静电影响;一次成型,不受燃油腐蚀内部清洁度高;寿命长(20年)。

 

广汽研究院车身工程部外饰与附件科科长王琛也着重介绍了前端模块的应用技术,他说:“广汽研究院已经在A平台首款车型中应用前端模块技术,并在该平台后续车型中展开应用。B平台后续车型也已经开始将钣金零件替换塑料前端骨架。”王琛指,除大众外,宝马、通用、奔驰、雷诺、标志等众多欧美企业已经成熟应用前端模块技术,现代集团也已经在10年前新平台车型均采用,日系日产、马直达等、自主品牌华晨、一汽奔腾、广汽等都已经有平台车型应用。今后,随着众多主机厂、产品供应商、材料供应商在此技术上的投入及应用,该技术势必迎来新的发展

 

博禄汽车事业部应用市场经理孙为则介绍了轻量化创新材料解决方案,博禄首先通过五步法保证材料的环保性能,降低VOC排放,主要是原材料选择、配方设计、改性工艺、后处理、与客户的合作共享。通过博禄绿色材料的应用和相关的设计,帮助车企实现轻量化。他举例说,大众高尔夫7上的仪表盘使用了博禄材料后,与原设计相比减轻了0.5KG,其他性能也得到优化。

 

创新工艺

 

新材料的应用最终离不开工艺的创新,当前,玻纤、碳纤增强热塑性材料在汽车的应用也是一大热门话题。阿博格机械(上海)有限公司工艺部高级工程师陈遥针对这一话题介绍了长玻纤直接注塑工艺。

阿博格这一技术最大的特点是:伺服电机驱动的送料装置将纤维直接送入熔化的塑料,并将连续纤维切成15-50 毫米长度,设备配有两级螺杆:熔化塑料粒料;送入纤维,均匀混合。应用这一工艺,所有普通的塑料都能随意调配玻纤增强配方;还具有投资成本低:2500KN及以上锁模力的标准注塑机即可;灵活机动:任何时候都可转换成普通的料筒进行注塑成型;快速整合:由于侧边送料装置的封闭结构,可广泛的应用在各种ALLROUNDER上;高弹性轻量化产品:使用机器人埋入有机板进行自动化注塑生产

 

德国Kiefel公司汽车/家电事业部总监安德列亚斯·弗里希介绍了公司应用于汽车内饰表面装饰的技术,如真空复合设备和压力复合设备,前者包括KL-series单工位KL系列、多工位KLSKLV系列以及旋转工位KDT系列热成型机,后者典型应用包括门板插件、门扶手、门上护板、中控台、行李箱衬板、各类覆盖件、仪表板等

 

他说:“作为热成型系统供应商,我们提供从协助产品设计到最终成品整个过程的服务,并专注于效率提升和高品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迎合高产量汽车内饰件的要求,并将材料消耗降到最低。”作为热成型设备行业的市场领导者,KIEFEL60年代早期就开始生产真空复合设备及模具。

(文章来源:CPRJ 中国塑料橡胶)

 


广州融大化工有限公司 United Grand Chemical (Guangzhou) Co.,Ltd 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3011028号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000号保利世贸西塔1505 邮编:510308 
电话:020-89883818 传真:020-89236783 
Website Design:酷网科技kuweb.net